关闭
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不再支持您的IE浏览器,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Safari等非IE内核浏览器浏览(下载链接)。
如果您使用的是360、搜狗等浏览器,请点击切换到极速模式,以确保系统功能正常运行。
— 新闻咨讯 —

建言献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大学智库论坛2015年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

12月5日至6日,第二届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年会在上海举行。论坛由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指导,复旦大学和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主办。本届论坛以“2020: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划中国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党政部门的领导与党校、社科院、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会。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卫红出席论坛并在闭幕式做总结发言;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等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举办中国大学智库论坛是高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高校智库思想创造、成果传播、人才聚合、政策对接的重要举措。去年,首届论坛年会取得圆满成功,刘延东副总理给予了高度肯定。教育部和上海市将进一步支持办好论坛,打造高校智库品牌,推动高校走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前列。

\

杜玉波指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本届论坛年会的举办适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之际,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全面提速,跨入了历史性发展的新阶段。高校智库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迎来大有作为的新空间。
    杜玉波表示,“谋划国家‘十三五’战略需要智库给力,实现‘十三五’战略目标更需要智库发力”。高校要更加主动、自觉地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高校智库功能定位,加强整体规划,创新组织形式,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专业化高端智库,逐步形成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制度先进的高校智库体系,创制一套系统、完整、协调、高效的智库管理机制,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杜玉波强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高校智库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要紧密围绕国家急需,构建需求对接、重大决策跟踪、制度化智库成果转化等服务决策新机制,提高咨询服务能力;要坚持特色发展,推动协同创新,推动评价机制改革,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要素的导向作用,保障智库多出精品力作;要建立重创新、重质量、重绩效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加强智库人才梯队建设,完善科学用人制度,形成政产学研用人才身份转换、多向流动的格局,涵育高端人才;要加强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深度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提升高校智库国际影响力。

\

翁铁慧在致辞中指出,智库是国家战略设计和重大政策储备库,是社会思潮的引领者,是培养教育人才的基地,是国际交流对话的平台。推动高校智库在服务国家战略、担当咨政启民、增强开放协同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这是我们推进高校智库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高校智库建设必须在紧密服务国家战略、力求赶超世界标杆方面登高望远,自觉围绕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强化问题导向、应用导向,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推进高校智库建设应当内外兼修,内修学科基础,外强决策咨询;加强高校智库建设核心以人才为要,要储备一批人、培养一批人。
    翁铁慧提出,高校智库应当在战略性顶层设计、针对性问题破解和战术性政策研究这三个方面同时发力,全方位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战略性顶层设计应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下,立足全球视野和中国国情,把握宏观走向、找准战略机遇。针对性问题破解应找准改革发展过程中热点、难点乃至痛点问题进行精准的把脉,在千丝万缕中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点。战术性政策研究应该着眼于宏观价值理念和现实执行操作的有机结合,真正让“为民”的理念取得“善治”的实效。  

\

许宁生在致辞中提到,推动智库建设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高校要发挥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要创新组织形式,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进一步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中国大学智库论坛依托复旦发展研究院这一综合性平台,在教育部社科司和上海市教委指导下,期望能搭建起中国智库沟通交流的桥梁,能成为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的载体,能建成中国智库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平台。
    开幕式上,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研究员李君如,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洪银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姜斯宪,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肖林等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

\

\

\

\

\ 

    
    本届论坛年会设置了“从全球发展大局研判‘十三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深化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化发展与中国民生保障体系”、“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谋划‘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战略与新规划”、“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与任务”以及“国际环境变化及与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新格局”七个分论坛,与会专家积极参与论坛研讨,聚焦国家亟需,从战略理念、战略平台、战略规划与战略议程等方面,提出了一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咨政建议,为国家“十三五”发展贡献智慧。与会专家表示,高校应深入推进专业化高端智库建设,在战略研究上树立“中国意识”,政策建言上提出“中国方案”,在人才培养上坚持    “中国特色”,在舆论引导上打造“中国话语”,在公共外交上彰显“中国形象”。
    闭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友梅,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冯绍雷,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胡德坤等做交流发言。

\

李卫红在论坛总结中指出,在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届论坛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届论坛深化了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增进了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解,提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政策建议,集中展示了高校社科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彰显了高校学者服务党和政府的实力。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打造中国高校智库品牌,扩展高校智库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进一步推动高校智库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引领和带动高校智库的发展。她强调,高校智库应在战略研究上树立“中国意识”,在政策建言上提出“中国方案”,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中国特色”,在舆论引导上打造“中国话语”,在公共外交上彰显“中国形象”。
    据悉,十二五期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建言献策,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决策研究成果。高校累计提供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4.3万余份,有2.2万余份被采纳,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智库型研究机构能力不断提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6家高校智库进入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序列。据了解,本届论坛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建设,落实“2天论坛、365天运转”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加强了论坛成果的宣传推广,扩大了论坛的品牌影响力,为高校智库的发展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